
“移动科学课程”(贵州站)2025年启动
10月20日,由中国科技馆和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2025年“移动科学课”第四站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
中国日报10月21日电(记者 李梦涵)10月20日,中国科技馆与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2025年“移动科普课堂”第四站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本次活动以“人工智能”为主题。通过向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前沿科技成果和优质科普资源,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普及服务,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基础薄弱。
本次活动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深入黔东南州榕江县、从江县五所农村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。他们以“人工智能”为切入点,以“计算机视觉:让机器拥有“火眼””和“走进人工智能的神奇世界”为重点,为青少年教授生动有趣的人工智能课程,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、发展历史和应用场景。专家组还做了《红色电波传奇》的科学报告,并向中小学捐赠科普读物,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。
同时,贵州省科技馆、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协会、从江县科委科协支持科普大篷车以“互动”的形式开展光学、力学、电磁学、人体健康等主题的科普展示。活动结合当地民族特色,创新性地融入了多种科普教育模式。活动通过科学实验、机器狗表演、科技绘画等精彩形式,充分发挥“精准大篷车服务、直达原住民”的优势,为青少年带来沉浸式的科普体验。
未来,移动科普课程将更多地聚焦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、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,持续提供科学科普服务,扩大品牌影响力,助力农村科普教育发展、提高科学素质。
WS68F7789EA310C4DEEA5ED81E
https://cn.chinadaily.com.cn/a/202510/21/ws68f7789ea310c4deea5ed81e.html
版权保护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信息等)版权归中国日报网(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使用。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,禁止转载和使用。向《中国日报》提交评论:
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