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台州:游览“牛头烟雨”欣赏山海画
发布时间:2025-10-30 10:32
烟雨氤氲中,一山一海的泰州,展开了一幅长长的画卷。近日,随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新“海门八景”正式发布,八景中排名第一的“牛头烟雨”(即牛头景山)再次成为焦点。这座山,形似一头饮河的巨牛,以烟雨之景为代表,有千年文化文脉为灵魂。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体验自然与历史的交响乐。 牛头井山位于椒江口南岸。山延伸至河边,形似牛头。与北岸小圆山相望,形成关隘,形状如门。 “海门”由此得名。这里的河岸突然变窄,水流呼啸而过。每当细雨或晨雾的时候,山上就会出现雾气。隐藏在水汽之中,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。 “晴天,碧海金沙,风帆竞相;雨天,烟波浩渺,云卷云舒。”当地文史专家、台州文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康义表示,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,牛头井山成为观赏江海交汇、观赏日落的绝佳地点。游客登上山顶,可远眺奔腾入海的椒江,更可看到现代化地标性的椒江第二大桥如“飞虹”般横跨江面。你可以感受到渔船在夜色中歌唱、海风拂面、海浪拍打岸边的雄伟景象。 “牛头烟雨”之美不仅在于自然奇观,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。过去,我被誉为“海门八景”之一。元末刘伯温勘察此地建议:“牛头井山与小源山相望如桥,设关守之”。从此,牛头山作为“海门关”的一部分,成为浙东海防要塞。明代抗战时期,曾在此驻扎水师,筑工事,现山中尚有遗址。清同治四年(1865年),在山上建牛头塔,与另一侧的小圆山塔形成“海门双塔”。六面七层的古砖石塔,曾是进出椒江商船的航标。 陈晨光摄。椒江区海门街道供图 “两者之间的联系owers 是主航道的中心线。 “晚上,塔顶悬挂灯光指引航海,见证古代航运的智慧。”王康义抚摸着塔身斑驳的砖石说道。如今,牛头井塔已成为泰州市市级文保单位。虽然塔身遭到破坏,但这座10.3米高的塔依然矗立着,无声地诉说着往事。 新“海门八景”的发布,为《牛头烟雨》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社交媒体上,年轻人分享雾雨中古塔剪影、河口夕阳、大桥倒影等短视频。 “#牛头面雨”标签的阅读量持续增加。来自杭州的游客李女士坦言:“我们在导游上看到可以同时拍摄古塔和灯塔,还有雄伟的椒江二桥。感觉就像穿越啊时间和空间。” 对于老海门人来说,牛头井山充满了情感记忆。 “小时候,我常常眺望远山,看着渔船借助双塔驶回港口。”当地一位知名文化学者感慨道:“古塔还在,但眼前却是巨船穿行、小桥飞扬的新景象。” 夕阳西下,游人渐渐散去。牛头井山上,古塔幽静,灯塔矗立,俯瞰万水千山。每年。远处,椒江二桥的灯笼亮起,车流与塔影交相辉映,营造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。 从海防关口到航运枢纽,从文人墨客传唱的“八景”到网红打卡地,“牛头烟雨”始终见证着椒江的“灵魂”正如王康义所说:“这里的一石一塔,不仅铭刻在国防史上,也折射着向海的未来。”(罗学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