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3日,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在办理一系列工资案件时,面对被执行残疾人和大量申请执行人,始终本着诚信、文明执行的理念。履行部分第三方支付项目后,依法按照申请执行人工资比例分配案件经费,同时保留被执行人必要的生活费用,妥善化解矛盾纠纷。既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,又保留了问题债务人的生存希望,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。
该系列案件涉及13名农民工,均因拖欠工资而诉至法院。进入案例后执行程序中,执行法官经仔细调查发现,被执行人有第三人的工程款。立即依法对项目资金采取强制措施并妥善落实。但执行法官在分配案件经费时发现,被执行人属于二级肢体残疾,普遍丧失劳动能力。他不仅日常生活需要帮助,还面临高昂的医疗和康复费用,家庭经济困难。
面对这一特殊情况,执法人员深知,执法工作不仅要实现法律公平正义,更要体现人文关怀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在制定分配方案前,执行人员积极与申请执行人一一交谈,介绍了具体情况。详细了解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,耐心讲解法律关于被执行人基本生活保障的规定,并在争取拟执行人的理解和支持后,最终制定出双方认可的分配方案。
妥善处理这一系列工资执行案件,是霍尔果斯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积极践行诚信、文明执行理念的光辉实践。 “力”是工作执行的基础,“善意”是工作执行的灵魂。本案执行过程中,执行局并没有简单地进行机械执行,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在法律框架内融入人文关怀,“强制”执行第三人应得债权,“善意”留存生活费为残疾人被执行人服务,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,又让被执行人感受到了正义的温暖,避免了被执行人因执行工作而陷入绝境,促进了社会的团结稳定。
今后,霍尔果斯市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承司法为人民服务的初心,不断深化诚信文明执行理念,努力在每一个执行案件中平衡各方利益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正环境就在身边,为司法力量营造更加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。
(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 | 迪利乌马尔·阿卜杜莱尼)
WS68F227B1A310C4DEEA5ECEC3
https://xj.chinadaily.com.cn/a/202510/17/ws68f227b1a310c4deea5ecec.html
版权保护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的版权网站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信息等)的使用。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,禁止转载和使用。向中国日报网提交意见:
[email protected]